黄国波: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是重要工具也是必然要求
发布日期:2025-01-04 21:53 点击次数:115我国的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已经走过了较长的路程,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已经分散到30多种货币,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外汇储备也为国内银行体系支持“走出去”提供了大量外汇资金,并全方位参与了国际金融合作。那么,多元化是基于什么考虑?《中国外汇》学术委员黄国波近日刊文指出,从宏观的视角看,多元化是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和全球经济及资本循环的必然要求;从微观的视角看,多元化是提高大规模投资效率和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 黄国波在文章中表示,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多元化带来的货币、资产、工具、策略等的分散化,可以在一定的风险承受度下,获得更高收益。也可以在一定的收益期望值下,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是因为抵补效应发挥了作用—东边不亮西边亮。抵补效应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也发挥了效用,从而使得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在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中也能保持稳定。 就“多元化往前怎么走”这一实践性问题,他认为,在债权和股权之间分散对冲是基本的资产配置。长期以来,主要国家的债权和股权都能战胜通胀,但增值能力和风险不同。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历史上,40/60规则(40%股票、60%债券)和60/40规则(60%股票、40%债券)是最经典的配置。外汇储备有流动性要求,而股权投资流动性低且价格与不利的市场条件关联度大,因而需要持有大量国债,不可能达到很高的股权投资配比。但外汇储备不应只买国债也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黄国波强调,多元化不是灵丹妙药,永远有效。历史上股债同涨同跌当属常事。他分析,近些年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此起彼伏,就推动了各种金融资产价格同时大幅上涨;而量化宽松退潮同样可能带来各种资产价格的同时下跌。同时还应当看到,分散化也会让投资面对更多的个别风险,需要管住风险边界,提升风控水平。 此外,黄国波指出,在全球货币大量超发和债权贬值的环境下,股权、房产、基础设施等真实资产可以保值增值。当全球资本涌入中国投资获利,央行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私人部门不愿拿的外汇的时候,超出流动性需要的外汇储备只有以长期债权和股权方式重新投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才能实现保值增值,中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方能避免出现投资收益逆差。外汇储备负有真实资产投资的使命。(中国经济网 记者蒋诗舟) (来源:中国经济网)